內氣」現象的形成和變化

    內氣」在產生和逐步形成壯大過程中,經常受到意識、呼吸和姿勢的影響,具有穩定性,不斷有向全身流散情況發生。其中意識對於「內氣」的積聚,起著主導的決定性作用;呼吸則是作為調節控制的工具;而姿勢則起著次要的配合作用。除此之外,不同的體質,練功中不同的掌握情況,也都能影響「內氣」的形成和它的變化活動,這些變化活動對機體組織形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通過組織內部末梢神經的感受,就會呈現出氣功練習中所特有的那些變化多端的「內氣」現象。〈瞿養剛〉

    站長:意識的輕重,呼吸的長短影響著內氣的強弱。初學者每因意守太強或勉強拉長呼吸而造成不適症狀。意守太強則「著相」,造成丹田如火煎或眉心刺痛等〈意守處〉現象;如意守太弱則「氣感」不強,常使人沒信心練下去。同樣的呼吸太短亦「氣感」不強,太長又會陷入暫時性缺氧引致胸悶頭暈等不適症狀。這是每初學者都會面對的問題。

    由此可見,「內氣」現象的複雜性和多變性,實質上就是由「內氣」的變化活動所促成;而「內氣」的變化活動實質上又就是組成它的物質基礎------帶電的膠體微粒集合體------在質量〈集中程度和量的多少〉、形態〈分散或集中〉和動態〈靜止或行動〉方面的不同變化。

站長:初學者的「氣感」都是不穩定的,時強時弱的,散漫而不集中的,此時切勿加重意念或產生「追求」的念頭,否則不但是拔苗助長,也容易產生偏差。

    當不同質量狀態的「內氣」刺激到機體組織的感覺神經末梢〈即可以感知體內機械壓力、溫度以及化學變化的「內感受器」裝置〉而予以感應時,這就是練功中大部分「內動」感覺的來源。

    站長:「內動」不止是腸鳴音或更高級的感到血液在流動,它可以是多種多樣的,以前未經歷的、奇異的感受,此時切不可「追求」,更不必害怕。

    當某種特定質量狀態的「內氣」自腹部外越,刺激到局部肌肉組織本身和運動神經末梢;或上升頭部,直接刺激到大腦皮層中央溝前後回的運動和皮膚分析器部分,而予以感應時-----前者引起顫動搖擺的「局部性震動」,後者引起手舞足蹈的「全身性震動」------這就是「外動」現象的來源。而當它們直接或間接刺激到皮層其他部分〈如語言運動區、嗅區、視區、聽區等〉,而予以感應時,這就是某些特殊幻境和怪誕見聞的來源。可以這樣說,練功中所出現的種種在表面上看來,好像是捉摸不定,神秘莫測的「內氣」現象,都可以從這些現象的本質------內氣」的變化活動中找到恰當的說明。

    站長:據我的教學經驗,不但不可「追求」,不必害怕,也要用意念制止這種外動,否則有可能誘發自發動,而不受控制。當你第一次制止外動出現後,以後它就不會再動了。

    同樣的練功中出現各種幻境,不要信以為真。無論是神仙佛祖,或者妖魔鬼怪,都不必高興,也不必害怕。

    內氣」既具有一定的物質基礎,受到一定因素的影響,因此,它也必須是在一定條件〈某種練功方法〉的刺激下,通過體內長時期條件反射機制作用,才可能產生而逐步形成壯大起來。

    我國氣功有許多流派,每一流派又有著不同的練功方法。這些流派雖然五花八門,但如就其強調重點而言,則大致可歸納為三類:第一類是特別強調「內氣」鍛煉的煉丹派;第二類是強調呼吸鍛煉的吐納派;另一類則強調入靜守空的養性派。古代道家修煉「內丹」的「小周天」功法,即專以「內氣」的積聚和運行為主。近代如蔣維喬老先生以及許映高、杜楓諸同志所倡導的練功方法,便是和這一類流派相近的。近年來唐山劉貴珍同志所發掘整理出來的「內養功」和「強壯功」則較近於第二種流派。

但是不論採取那一種練功方法,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只要練功者在意識運用方面,一方面排除雜念,一方面集中注意於體內某一部分,經過一段時期,就必然會有「內氣」的發生;「內氣」積聚一多,達到一定集中程度,就必然能被感覺;所不同的,只是由於其他有關因素〈如呼吸、姿勢、體質、以及具體練功情況等〉的不同配合節奏,而影響「內氣」的質量狀態〈濃淡聚散,動靜變化〉,因而,通過神經系統的感受,也就會相應地吐現出不同程度,不同變化的「內氣」現象了。

    站長:「內氣」的產生,常見的有兩種不同的形態,如道家「周天功」的「內氣」形態是「由點到線」,即由一點開始發熱,熱點繼續線狀而行。如「放鬆功」或「聽息法的氣感形態則是整體性的,立體式地在全身擴散。但「內氣」又豈止這兩種,我練「禪密功」時產生的「內氣」,也試過「如瀑布般由上向下在身體傾瀉而下」,感受上無比暢快!

                       2011612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