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功〈第六部〉-----〈禪密六部功-----劉漢文〉上篇

    此功法的核心在「放」

    鬆、展、放、收

慧功的第一部-----鬆、展、放、收,是起步功法,是築基功夫,而第一步功裡面的放鬆,又是築基功夫的基礎,所以放鬆是慧功的基礎的基礎。

全身放鬆,可以初步收斂精神,重新調整呼吸,溝通氣息運行,為學練慧功做好準備,打下基礎。慧功的放鬆,是通過特定的意念活動、導引動作和吐納方法來實現的,三者結合又相輔相成;這是慧功所強調的。

〈一〉鬆在密處

    鬆此可牽動全身,利於血脈之流通,氣息之運行。這是法輪〈周天運氣〉的樞鈕,是陰陽二氣〈先天氣和後天氣〉必爭之地和必由之路。

    鬆,是高層建築下的基礎,又是基礎上的高層建築,它是素日健身和修心的寶貴經驗和重要方法。慧功中的鬆密處,在練功中始終不怠,平時持之以恆,可收到「體酥、心融、樂陶陶」的實效;體驗到慧功的「氣功態」是另一種享受。因此,要「念茲、在茲、常惺惺」。

    學練放鬆,可以初步掌握動作、意念和呼吸三者相結合,可活筋骨、調氣血、疏經絡與安神調志。

    鬆的具體練法----導引動作----輕輕地閉上眼:

    由手指和腳趾開始,微微地蠕動,要上下配合齊動。協調熟練之後,把指和趾的蠕動逐漸蔓延、節節波及到腕、肘、肩、踝、膝、胯和頸椎、胸椎、腰椎和骶椎。最後練到一動〈指脊柱。這是原動力,是主要的〉,無有不動〈全身關節、肌肉。這是附帶的,也是必需的〉,內動〈指內臟器官。這是目的,要刻意追求〉,外不動〈肢體活動是次要的,可任其自然〉;以至內外相合,運用自如的境界。

    但動作要緩慢柔和,用意不用力,無間斷,無愣角。

    意念活動:由上到下,再由下到上,依次,反覆地內視身軀各個關節和肌肉放鬆運動的形態;再用耳去聽全身或某一部位的鬆動聲響,「耳目並用」。

    但內視要飄渺,外示要安逸,切忌裝腔作勢和死守固守。要「慧於中,秀於外」。

    吐納方法:首先是自然呼吸,自覺舒適自然。以後逐漸過渡到存念於導引動作,無意於呼吸的「忘息」,這種呼吸,是在鬆、展、輕、柔、慢的身軀內外齊動中形成的另一種特殊而且很自然的呼吸運動和呼吸方法。因而,切忌任憑主觀想像去故意做作,或勉強地把呼吸拉長、縮短和停頓等等。

    這是「孕育生養」階段,是個關鍵,很重要,勿忘勿助,功到自然成。

氣感和注意事項

   
練功之始,掌心、腳心和密處部位,不自覺地時時、陣陣出現熱感,似溫水,像暖爐。繼而小腹、前胸、後背以至全身有極輕微、舒適的電麻感或性感,如癡如醉,並偶有腹鳴、打嗝或矢氣發生。

   
這是「內象」初起,要以笑置之,欣然受之。在此真氣養生階段,要適當調節性生活,以厚土培育之。即加強練功,以期再上一層樓。不能「得一」〈氣--------神,長〉乘機「去一」〈精--------神,消〉;更不能使旨在為人體健康的氣功鍛煉活動步入歧途-----蒙以神秘和醉於房中;不能「壽而不壽」,要「不壽而壽」。

   
為了幫助理解和掌握放鬆功法要點,增強氣感,盡快地步入「氣功態」,取得預期鍛煉效果,輔導員可用語言信息傳遞法〈練功誘導語〉進行教功;學員也可以聽取錄音進行練功。

〈二〉展在慧中

    展開慧中之後,才能體會到和運用好慧功中「笑從心內起」的「笑不休」,才能為舒五志,為〈身〉心〈性〉並修〈改善生理功能和精神狀態〉,特別是為「生慧」打開通路。

    慧中是窗口,是練功有素者從體內向外放射某種特異物質〈古稱「神光」〉的渠道。因此,要展後外放、遠射,不能守此定此。展後「外象」叢生,有悟、生慧、受益。反之,「只能昏沉瞌睡,如何長覺長明」?甚至產生頭昏、腦脹或頭痛等不良反應。

    鬆密處與展慧中,上下配合,陰陽交泰,久之,牝牡〈陰陽二氣〉自然通透。

    展是為了放,只是鍛煉中的一個方法,有其效應,但不是目的,展後的放,才是主要的,要著重修煉。這裡的放,可為佈氣於外打開一個窗口,初步訓練意和氣的合作與運用。

〈三〉放在全身

    閉目,透過慧中遙視和遙想自然界日月、山川等宏偉壯麗景象,通過鬆密處和展慧中把體殼、膚毛鬆散到宇宙的無邊無際,把內在的單一心鏡展放到空靈的外境,這就是從練功初級階段意守中的「物」〈景象〉過渡到高級階段意念活動中的「無」〈空靈〉。

    類此從內到外的開展、釋放、溶化以至「解脫」〈宇宙同化或人天合一〉,都是「念」〈意念〉的調心養神和「息」〈呼吸〉的調息養氣,神氣相依相守,不使其離的禪修功法,與道家的「煉氣合神,煉神合虛」相吻合。

    通過意念活動把氣放大到宇宙的無邊無際,直至自覺把身軀放到「似有似無」和「不空而空」,這才是所謂「真無」,方是「真空真定」,才能夠「定空久定,神通慧」,收到預期效果------生慧。也就是說,這裡的放,由「不空而空」,進而「真空真定」,以期「定空久定,神通慧」。

    鬆是為了調身,放是為了調心。調息是在身心得調之後自然形成。三者互相聯繫,又相互作用,有法有理有功。理、法、功俱備並且運用自如,陰與陽、虛與實、動與靜、裡與外,即可隨心〈意〉所欲〈用〉,自行調節,使其趨向平衡協調,真氣從而生養、壯大。

〈四〉收歸小腹

即改閉目遠視外界為閉目內視小腹腔中心。「神返身中,氣自回」。用這種先重於開〈鬆、展、放〉,後重於合〈收〉的功法,求得氣的「先從內生,繼而外來」,「外為我用」,達到「回陽不漏」;不可「雖登寶山,仍復空手而歸」。

    收,是藏的過程,要耳聞於內〈小腹腔中心〉,目凝於中〈小腹腔中心〉,耳目並用。

    收,在「鬆、展、放、收」中用之。可得氣在身;在「沖、上、灌、下」中用之,可孕育成長;在「周、通、空、靈」中用之,可使氣更有所作為。總之,在全過程中,要使「氣為我生,生為我用;用因有求,求後必得,得後歸倉」。要完成先內〈孕育〉後外〈壯大〉再內〈收藏〉全過程,達到圓滿、順利、成功,回陽不漏,先生於內,後取於外,外為我用。

    這種「先體內,繼而體外,後又體內」的氣功意念活動方法,是以「先生於內,後取於外」為法則,是禪密功所強調的。

    注意事項:在展、放閉目遠視和遙想中,不可執著〈勉強、固執〉和想入非非〈入魔〉;在鬆、收的內視中,勿忘勿助,即不掉以輕心、流於形式,不刻意追求或死守一點;固守一點。

    在呼吸方面,要自然舒適。綿綿密密,以至若有若無,即「似有者尚有有,似無者未真無。」

    只要在上述意念、呼吸兩方面都順其自然、無過或不及,就會順風加快馬,飛速前進。

    此部功法,是築基功夫,要時而習之。

    在室內、戶外,站、坐、臥均可。不拘形式,不限姿勢,以舒展大方,自然舒適為度。但坐勢,要雙掌相對,十指交叉後兩拇指尖相抵,置於小腹下〈掌心對臍〉,即〈結手印〉,以求〈交經〉,以助氣感,以利溝通。臥勢,宜仰臥,雙膝向下微屈〈兩膝下可放小墊〉,雙踵相抵;雙掌分別覆蓋於左右腹股溝〈兩肘下可墊小枕〉。

    選擇幽靜、整潔、空氣流通的場所進行練功。

    練功時間的長短,均不做模式規定,以「自覺適度」為準,有過或不及,都會影響進步。

                    2011916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