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雲功〈第二部〉-----〈禪密六部功-----劉漢文〉上篇

    此功法的核心在「動」

    動中得氣,動後應用。

    雙雲功是從靜中得氣〈真氣或謂元氣〉,以此為動力,根據需要,利用氣的運行和發放,使肢體〈包括內臟〉自行運動和回授引動以及發氣於他人進行催動的鍛煉與治療方法。

    雙雲功的核心是在「動」。

    其所以動,緣於人體有陰陽、表裡、上下、反正、虛實和動靜之分。分之見其離,合之渾無間,而二,二而一,利用這一自然變化的規律和手段,來平陰陽、疏經絡、調氣血和舒五志即改善生理功能和精神狀態。五志為憂、思、恐、喜、怒,起到防治疾病、延年和生慧的作用。

    靜極生動」,「定中無定,寓於動」,是雙雲功的理論基礎和功妙運用

    靜是萬物在動在變的另一種形式,動靜相錯,相互為用是其實,但動是基本的,永恆的。如何利用合理的動來有效地促進氣的作用,調動和利用人體所固有的潛在功能,進行自我調節,為身心健康服務,是從古到今氣功界的關注,探索和爭論的問題。

    我國原始古老的禪修功法,著重於外靜內動,主修精、氣、神,繼之輔以動功,如導引術、易筋經、五禽戲等等,注意到筋、骨、皮的鍛煉,這是演進,以後出現並延用至今的自發運動、自身引動和發氣催動等則又稱「禪」〈靜功〉與導引〈動功〉創造性的結合與運用,是氣功方法的改革,是我國釋、道、儒、、武界氣功家與廣大群眾從實踐中總結出來,正在研究充實的寶貴經驗。

    「非鬆不靜由靜至家;非家悟,由悟生慧」。

    、靜、定、悟、慧」五字,概括了雙雲功的鍛煉方法、過程、關係、目的和效果。

    ,可心靜,息調,在此基礎上,才能由單一心境轉入無心〈無雜念〉和忘息〈或謂止息〉的境界------定。「定空久定,神通慧」,定中可悟,悟中生慧。心身〈性命〉雙修,長壽明性〈生慧〉帷慧斯終。而身---------------身的關係和相互作用,即對「天人合一」〈宇宙同化〉和「人天效應」〈人體同宇宙間的相互作用〉的探討和體用,又是氣功研究的一個主要方向和重要課題。

    鬆在密處此可牽動全身,利於血脈之流通、氣息之運行。這是法輪〈周天運氣〉的樞紐通道,是陰陽二氣〈先天氣和後天氣〉必爭之地。

    靜在慧中。體現禪修中之「笑不休」和「遍體生花」在於此,舒五志、生智慧亦在於此。「笑從心內起,慧從悟中生」。

    定非定〈不守一定一,即不死守,或謂之不執著〉。從初級階段的物〈從外界反映到內境的知覺〉,到高級階段的無〈從內境到釋放於外界的解脫〉,即由系緣於物時起步的直覺過渡到逐漸深化、擴散後的空無,「對景無心,是大還。」對此要逐步體會,循序漸進。顛倒始末,放任或執著,均有礙進步。

    悟,是得的過程和手段。悟,不要想入非非,製造假象,即「入魔」。

    慧,是得的實效和目的。慧,要圓滿成功,勿漏勿洩

    靜、、定、悟、慧,具有生理和心理、精神和物質、宏觀和微觀幾個方面的內容和重要意義,有其因果,有其深度和廣度。我們要在學練中體用,更有待科技界、氣功家的繼續研究,用現代化的手段和理論方法,去偽存真,並加以提高,使其現代化、實用化和大眾化。

    一、  被動運動

    這是「氣功內作用」,是雙雲功的築基功夫和起步運動,是靜中生「動」階段。「陰靜極必有陽動,則氣有循環,真機自然復動」。練此步功法效果如何,關鍵又在動中「求」靜,即在肢體被氣催動過程中,意念要繼續活動〈存念、意守、觀想〉在體外大自然界〈宇宙〉,利用客觀生動和主觀求靜這個動與靜、身與心的矛盾統一,求其巧妙之運用。

    〈一〉  站勢

    1. 兩腿開立,兩腳距離與肩同寬〈腳尖稍外撇〉。雙膝微屈,但關節要滑利,屈中求直收臀,以消失腰椎生理性前彎為度。兩臂微屈置於頭兩側,掌心向裡。初練時,可置於腹前或胸前,掌與頭、胸、腹的距離,不少於一市尺。姿勢要舒展大方,大有氣吞山河之勢。指、散;脇空;頭頸虛頂;密處,體重落於練法是:以兩腳跟聯線的中點為一個點,密處天頂各為一個點,要求這下中上三點垂直一線,維持身軀中正並利放鬆。

    2. 閉目遠視男面北,女面南;合於陰補陽或採陽補陰,以期心腎相交、水火既濟

    3. 遙想山、水、日、月、星、雲等宏偉自然美景。初練時系緣於物,「神無思慮,氣不飄散,必先有歸依」,進而似覺非覺-----似無心,最終過渡到空、無-----似無我。「還神攝氣,妙在虛無」,即自身宇宙客觀化,或謂之「天人合一」的溶化以至「解脫」。

    4. 呼吸要自然。「吐惟細細納惟綿綿」,以至「忘息」之若有若無。「似有者尚有有,似無者未真無」,要自然形成,切忌刻意追求,勉強從事。

    5. 收功。一升降〈一上一下〉、一開一合〈一內一外〉,是動靜運動周而復始、不斷變化的表現程序。雙雲功的升降開合,是指動作、氣息、意念三者聯成一體而又互為作用說的雙雲功中的收功,因人而異,要區別對待,更主要的是順乎自然,以各自的「自覺適度」為依據為尺度,自行修煉,自行衡量;強調「有生有藏,全憑時機;一斂〈包括身、心、息三個方面的動和靜、出和入等〉,務求圓滿順利」。

    操作方法是:當四肢或內臟發功到一定時間和程度,自然欲止的時候,要兩掌交叠撫於臍下〈掌心向裡;男左手在裡,女右手在裡存念於小腹腔中心,意守於此,「神返身中氣自回」,求得「回陽不漏」和「圓滿成功」。

    收功時間長短,要從全身停動起,直至全身氣感消失,要耐心等待,切勿「草草收兵」。

    這是第一步功的收功方法。操練第二步的回授引動和第三步的發氣催動後仍需收功,以求收外氣,回歸體內;收功片刻,期待恢復常態。

    〈二〉坐勢

    坐椅或沙發均可〈加用蒲草墊,尚可助氣通竅〉,但要腰和上身豎立,天頂與密處上下垂直一線。兩掌分置於腿上〈掌心對向臍〉。兩腿前伸,全腳地,小腿與大腿的角度要大於直角,以利放鬆。其他要求與站勢同

    〈三〉臥勢

    要仰臥,枕勿過高,以利呼吸。兩膝向外微屈,以兩踵相抵為度〈膝下可放一小墊〉;兩掌分置於腹股溝,〈掌心對向臍下或掌心覆蓋於腹股溝〉,以利放鬆,助氣感。其他要求與站勢同

    效應:開始,先指、掌,後全身產生氣感,如熱、涼、疼、、麻、酸、緊、脹、輕、重、大、小、跳、空、無等感覺,或者偶見閃電、流星、長虹、旭日、鈎月、或五彩繽紛的光亮〈光明雲〉,嗅到奇異花香,如荷花和檀木等香味〈花香雲〉。這是氣的產生和流流它竄過程中的內動現象,是外動的前奏和基礎。繼而蔓延沖蕩,四肢百被迫地做出顫抖、搖、晃、轉等動作,或快或慢,或剛或柔,千姿百態,且又日新月異。有人還手舞足蹈,循經點穴和拍打按摩,以至跑、跳、滾、爬,甚至做出了不曾想像過和平時根本做不出的高難動作。這是出自本能〈包括潛在功能〉和需要,其動作的質和量,自會因人的體質強弱和病的性質、部位,以及氣功內作用的大小,自發而有選擇、有目的地進行。因而,練功之後,自覺身軀輕鬆靈活,心神開朗豁達,症狀頓減,久之則「氣血流暢,疾病不生,五志舒合長壽明性」。

                          2012519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