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預防性「深呼吸療法」〈許映高〉上篇

    我是任教育工作的人,在潮淪陷時期,才開始跟黃醫師學中醫,往後便一面擔任教育工作,面臨症實習,但在這個時期,又是我一個多病時期,所以一面又時時在尋求解決我自身的疾病-----失眠,驚悸的神經衰弱症,及所引起的腸胃消化不良等症。結果,中西醫藥都嘗遍,治療效果卻很微,甚至反加劇,後來從實行「深呼吸」之後,把我多年病痛,基本治好了。

    若與過去吃的百數十劑中西藥的療效比較起來,真有天壤之別,若更從經濟方面比較,則是百與零之比了。

    當此政府號召節約,中醫科學化,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政策下,將會使整個醫療範圍,步入高峰發展的階段。特別是合併了經歷四千多年在全世界近四分之一的中國人民所創造與經驗而實用著的中醫藥,將經過這個科學化的階段而獲得一個較合理的評價,來充實醫療的內容。同時這種尚未經界注意的「深呼吸療法」,相信亦將與金針療法具有同等價值,而且「深呼吸療法」,更具「預防」的意義,更可節省醫療上負擔而廣泛推行,在未來的醫療衛生事業上,可能被重視而採用。

    我的病症及中西醫治療的效果

    我男性,41歲,19372月間,突發急劇的所謂「怔驚悸」症,心房跳動劇烈,每分鐘約在200300之間,跳得實在難以忍受,在未發病前已患失眠症3個多月,至此失眠更加嚴重,全無睡意,食不下咽,胸間覺有「氣」阻隔,且有逐漸向上沖逆之勢,大便常五、七日一次,當即延西醫師陳某診治,據說是「神經衰弱症」,治以安撫神經,通大便、助消化為主。次日大便通,略進流質食物,其餘症狀並無絲毫功效,繼續診治十餘日,三、四天須用藥通便一次,消化力更壞,連飲流質食物亦覺胃痛,甚至小便不禁而帶油濁;午間神疲,似覺有睡意,同時頓起急劇之筋肉抽搐而覺醒,一時性的心跳更加劇。這樣大約過了兩星期,曾要求服安眠藥,亦無寸效。

    轉請中醫,據云:腸胃病甚重篤,服中藥以四君加歸、芍、阿膠、火麻仁棗仁,冬瓜仁等方藥,一劑作兩天服,病勢好轉,小便不再不禁午間亦不覺疲憊,晚間8小時有10分鐘左右入睡,但必然心驚肉跳而驚醒!服至三劑,大便自通,食欲大增,一身浮腫亦消,睡眠已可有一、二小時,但醒覺時的症狀仍如前,已略能起床,唯心跳與胸間「隔氣」腹部脹滿等主症狀,依然存在至十餘年之久,中間亦曾另加服毛地黃劑,醫藥連續不離,不過略覺病症稍輕一點,談不上基本上的治療。

    照上面的症狀看來,大部屬於機能性心臟病,如不整脈、心悸、夜眠不佳、體力強、興趣濃,運動時毫無心力障礙,長嘆息、易疲勞等症狀都具備;又略帶有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症狀。如胸滿、小便失禁恐怖感等病症,這些都是在病期過程中顯現過的。

    試行「深呼吸」的起因與治療的效果

    起因:1948年於友人處借閱張壽甫氏著的〈衷中參西錄〉,內有一節關於「深呼吸」可以「卻病延年」的記載,更引起我回憶從前閱讀〈因是子靜坐法〉內說明呼吸方法及其本人收效成果,我當時也曾試行,因無耐心而不得要領而中斷。但各書皆少言及治療方面的功能,似都著重於自身「修煉」的〈預防〉範圍,我因閱張氏書,便引起重行嘗試的興趣。

    療效:1949年下半年,便決心試行「深呼吸法」,試行二、三個月後,精神恢復很快,看書用神,都無倦意,失眠、心跳病、胸腹間滿悶等病症亦覺好轉,增加了我的信心,繼續舉行,至六個月之後,居然出乎意外的治療了我多年所苦的神經衰弱心臟病,至現在止,已不甚感覺有什麼病象顯現。有時或因起居飲食的影響而略現,運用「深呼吸療法」,病象又告消失了。

    「深呼吸法」的意義與學習的步驟

    「深呼吸法」這個名詞,是我作出來的,而它的事實亦與一般的深呼吸法稍異。這種方法與效果,由於過去修煉者的附會鉛汞等道家玄說,很易被人認為跡近神秘而陷於迷信的範圍,一方面又因為要領會或研究這種方法的人,除非自己是實行者,才能更清楚的了解其中的原因與效果,尤其是在科學尚未達到能解釋此種作用的時候,亦是使人難以置信而忽視的原因。

    而方法實至簡單,只要耐心繼續做下去一、二星期後便可很容易的找到門徑而正確了。亦即是從實踐中理論與經驗結合起來,去認識這種方法,然後把它提高到科學實用的階段上。不過最低都要經過6個月的實踐才能達到第一階段的效果,這個階段不能達到,就很難捉摸到它的醫療預防與其他價值。縱有亦很細微,這是根據我的經驗而言的。

    學習的步驟大略如下:

    時間:早晨睡醒時及晚間睡眠前,或中午有時間,六可以。或只選一個時間都可。最初以10個深呼吸為度,做到正確後,可漸增至數十次以至100次。

    地點:在室外,可選空氣新鮮的地方,用坐式;在室內,可在床上進行,用臥式。

    坐式:最好備椅墊一塊,找幽靜清潔面迎風的方向坐定,兩膝屈起盤坐,脊骨挺直,兩臂下垂,掌心向上,相叠於身前小腹之間,但隨意亦可。

    臥式:我是用這方式的。睡在被窩裡仰躺頭露在被窩外,兩臂隨身體垂直,掌心向腹,如相握狀,覆在下小腹間,兩足直伸交叉叠起。

    方法:齒合,舌尖反舐上腔近齒處,或舌兩邊貼上腔,中間留出形的呼氣路線。目的在使呼氣徐緩,吸氣從鼻吸入,直透小腹間,漸充至上腹而至胸,胸部盡量挺起盡量納氣,至不能再吸,〈不可太急〉小停,即將所吸的氣從口腔的舌上、齒縫間徐徐呼氣出,同時自然的發出「思」字的聲音,越緩越好。但初學時每因氣急而不能太緩,則口可略放鬆出氣,呼至無氣可呼時,略小停,復作第二次吸氣,這樣一呼一吸,作一次計算,亦即結合腹式與胸式兩種呼吸方法在一起。

    精神:須絕對排除雜念,而集中精神注意於下小腹之間兩掌所覆蓋處,〈臥式〉特別是在呼吸的時候,在初時每不能完全做到。至於此種作用,一面固是屏棄一切思念的好辦法,一面卻有關於大腦皮層的神經反射作用,及進一步的鍛煉神經指揮的條件,這是屬於再進一步的第二階段的範圍。

站長:我們平常人的呼吸是極淺的胸式呼吸,平均每次呼吸只有33秒。烏龜的呼吸比我們要慢得多,甚至可以每小時只呼吸1次。快速的短呼吸使人的新陳代謝也快很多,而緩慢的深呼吸新陳代謝也慢,這是烏龜比我們長壽得多的重要原因。我們練習氣功其中一個要點就是學習「深、長、細、靜」的呼吸。

                             2011827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