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習陳式太極拳的體會

陳式太極之「倒卷肱」

    太極拳的練習,重心的轉移也十分重要,以陳式太極為例,在發力動作的招式中,發力時固然要利用重心的轉移來加強力量,而即使那些不發力的柔和招式,也有重心的轉移,即差不多每一式都有重心的轉移,有的招式幾乎是作多次重心的轉移,叫做以一隻腳打太極。但在這一點上,不少練太極的人都忽略了。

    在養生的角度來說,練太極時的重心轉移,可使兩隻腳交替得到休息,不容易疲勞,也增加美感和可觀性。從技擊角度來說,重心的轉移是便於防守和進攻。以陳式太極之「倒卷肱」為例,就作了幾次重心的轉移:左腳先從內向外向後劃弧,帶動兩手由內向兩邊劃弧,此時重心在右腳〈前腳〉,目視前方,再馬上以兩手翻掌〈掌心向天〉,隨即以胯向後向外劃弧,重心立刻由右腳轉移至左腳〈後腳〉;然後右腳又由內向外向後劃弧,也是由兩手帶動,重心仍在左腳,再以兩手翻掌的同時、以胯向後向外劃弧,則重心已轉移至右腳了。

    以陳式太極的36式或56式來計,「倒卷肱」是3次後退,則重心作了3次的轉移;以83式老架來說,「倒卷肱」是作了5次重心的轉移。

陳式太極「懶札衣」的五次轉腰動作

    每天在公園有無數人在練習太極拳,但真正合乎標準的似乎不多,其中之一是普遍沒有轉腰的動作,即只是手在打太極,不是腰在打太極。在太極拳中轉腰的動作十分重要,是腰帶動手在運動。轉腰的作用是使全身都得到運動,其次是使動作靈活多變,再次是轉腰可以使發勁時力量大得多。而在養生和治慢性病方面也很有用,尤其使腎臟得到鍛煉,改善腎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治腎病。

    以陳式太極之「懶札衣」這一式上,它有五次轉腰動作之多,配合兩手的弧圈動作,可說是一動無有不動,靈活多變,然後是擦腳合掌〈肩與跨合---用暗勁〉,右手再劃弧向右立掌,稍停〈形斷意不斷〉,目視右前方。

    你或許會問:「玩呼拉圈時轉腰的動作更多啦,豈不對腎更有益?」

健康的人是可以做的,也能增強體質,有慢性病的人就要小心,它會使人缺氧的!因為它只有緊的動作而沒有鬆的動作,而太極在練習中轉腰時是放鬆的、柔和的、能調動內氣的,這是本質上的不同。

陳式太極「掩手肱捶」的六種力量

練習陳式太極,如想達到真正的規範化,非數年練習不可。現以「掩手肱捶」之發力動作為例,發力不是局部的力,而是全身的力,觸之即受重創!而此種力量,是集多種勁力而成。

1.
呼氣發力:吸氣時全身放鬆,氣下沉,呼氣時發力,力量才夠大。


2.
轉腰發力:呼氣時轉腰,重心也由一隻腳轉移至另一隻腳。


3.
十趾抓地:發力時,十隻腳趾抓地,使力量由下向上傳導,也加大了勁力。


4.
丹田發力:吸氣時肚內收,呼氣時肚外挺。丹田的力量最大,也最難練習。


5.
不要太快發力:太快發力就成強弩之末,力已老了;首先要高度放鬆才能避免,其次出拳在將到目的地時才突然發力。


6.
發力後馬上放鬆:作用有二,首先可以為第二次發力〈作戰〉做準備,其次就像突然剎車一樣,會產生一種子彈發射時槍膛的反坐力〈後坐力〉。五和六加在一起,是一種抖彈力和爆炸力,極具殺傷性!

   
我看過一些老師傅表演這一式時,可能我眼淺,總看不出它的抖彈力和爆炸力,可能不是埋身肉搏,而留有餘地吧。我自己也不能全做到以上六項。差堪告慰的是我有硃砂掌的基礎,力量還可以吧!

   
單想練好這一式,要幾百次甚至上千次才行。其它陳式太極的每一式都如此。

 

                     

2010429

 

返回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