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功治療高血壓的研究〈上海高血壓研究所〉下篇

    我們在三個病人身上進行了試驗:他們做功已經4個月,內養功做得很好,當他們於一般場合下閱報或談話時,於五分鐘內測量血壓二次取得平均數,然後叫他們只做單純的腹式呼吸,在十分鐘內收縮壓及舒張壓均下降10毫米汞柱,停止腹式呼吸則血壓又恢復到原有高度。為了排除腹式呼吸本身降壓的可能,在三個新病員身上〈沒有做過功的〉做同樣試驗,有一個收縮壓略有下降,二個無變化,舒張壓都沒有下降,顯然氣功病人的單純腹式呼吸亦具有降壓作用。

    我們對二個練功病員及二個不練功的新病員於單純腹式呼吸後十分鐘分別作了腦電波測驗,發現練功病員腹式呼吸後的腦電波,與練功時的腦電波相同即a波振幅顯著增強,而未練功的〈新病員〉則無變化,這就說明練功病人的腹式呼吸已成為條件性抑制物。也不難理解有的病人在看電影或某種情況下,引起頭暈時,做做腹式呼吸,想想丹田,可能很快消除症狀、振作精神。

    2〉氣功療法中的氣-----關於呼吸方面的研究:

    1 呼吸與植物性神經系統的變化密切相關:在這一方面上海第一醫學院生理教研組曾經做了一些研究,他們用動物實驗說明在一定的條件下用反射的方法,在動物引起呼氣或停止吸氣活動時,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狀態趨向於增強,而引起吸氣活動時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狀態趨向於增強,肯定了呼吸是植物性神經交感與副交感兩種神經興奮過程,而在人類是不是這樣情況還沒有被證實。雖然在以往文獻中亦有部分地記載,如Songyi發現人深吸氣時伴有瞳孔擴大現象,在呼吸過程中,心率有相應改變〈竇性心率不齊〉,吸氣時心率加快,呼氣時改慢Goetz Bolton等發現人深吸氣時手指血管發生收縮。

    這些報告是很零星的,直到現在還沒有系統地報告過在人身上的呼吸與植物性神經機能之關係,因此當我們作氣功的研究時,經常密切觀察有關這方面的變化。但是我們考慮到在一般的高血壓病人身上看不到這樣顯著的變化,應該在植物性神經不穩定的病人身上進行觀察。我們雖然找到這樣植物性神經不穩定的病人,面部忽紅忽白,但是他們呼吸還不夠深長,不容易比較呼與吸兩個過程的明顯差別。最後終於我們找到了這樣的病人,他具有植物性神經不穩定以外,還具有深長的呼吸運動,一次呼吸可以一分多鐘。病員王某某男性23歲住院號27790,已有高血壓一年,血壓波動性很大,臉部常常充血,激動後血壓可以很高而休息時又可以很低,在他身上明顯地觀察到呼吸時的兩種神經〈交感與副交感〉變化過程反覆多次實驗,結果如下:

    1瞳孔的變化:深吸氣時明顯擴張,深呼氣時明顯縮小至原來大小。

    2〉心率變化:深吸氣時心率每10秒鐘14次,深呼氣時每10秒鐘10次〈因為不可能數一分鐘〉。

    3〉腸鳴音:在吸氣時頻率及響度特低,而在呼氣時則顯著增高,甚至於病員本人亦感到呼氣過程腸蠕動增強,這種現象在練功中的逆呼吸運動時更為明顯。

    4血管反射:在吸氣時肢體容積顯著縮小,在呼氣時肢體容積顯著擴張。

    以上事實似乎說明了呼氣時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狀態趨向於增強、而吸氣時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狀態趨向於減弱的規律性在人類亦存在。當然尚無直接證據,通過有意識的呼吸運動調節植物性神經從而使內臟的功能改變,以治療各種慢性疾病,這是一個新的醫療方向。

    2〉長吸氣及長呼氣時不同的表現:

    既然呼與吸有其不同的生理意義,則不同形式的呼吸自然亦有其不同的意義,我們利用兩種呼吸方式進行研究,一種是每次呼吸時延長吸氣而呼氣為一般性,另一種為延長呼氣而吸氣為一般性,這時發現在長呼氣的情況下,肢體容積擴張血壓下降,病人自覺鬆弛狀態很舒服,這種長呼氣很可能是副交感神經佔優勢。而長吸氣時,血壓升高、肢體容積是縮小的,可能是交感神經佔優勢。

    3. 討論

    氣功療法是主動的運用「意」來集中思想排除雜念,達到高度安靜的境界,促使大腦皮層進入內抑制狀態,同時通過呼吸的鍛煉來調整植物神經系統的紊亂,以增強內臟抵抗疾病的生理機能,它是對於慢性病自我治療的良好方法。

    1〉氣功療法的基本原理:

    氣功理論中有所謂「內三合」,即心與意合,意與氣合,氣與力合,按照一般的解釋:

    1. 與意合:就是思想與心身取得一致,即練功時確信體內各部按照一定的要求起變化,取得良好效果。常用默念詞,要求體內按著詞的意義進行變化,詞是代表現實生活中強有力的刺激,它能引起機體內部繁雜的變化,它可以是劣性刺激,例如不良的言語刺激,但氣功療法中完全是良性有益的詞,如、靜,強健等。

    2. 與氣合:即是「以意領氣」,這裡的氣有一定的含意:1是指隨著意識在機體內運行的氣息,這一方面雖還沒有闡明其科學意義,但是它與祖國醫學中的經絡學說有關,需要今後很好的研究。2指呼吸而言,由意識的支配調整呼吸運動,引起內臟機能的變化,例如高血壓病人在連續性長呼氣時有血管擴張而血壓下降,而連續性的長吸氣則有血管收縮現象。此外在意守丹田時呼吸自然,血壓易降;而在意守鼻尖時,呼吸短粗,血壓上升。

    3. 「氣與力合」:就是當呼氣時內臟要隨之鬆弛,當吸氣時則內臟要隨之緊縮站長認為:吸氣時內臟會有自覺輕微的收縮,這已足夠了,若以意念再收緊,那是不適當的,可能有反效果,因那是病人。如是健康人的硬氣功或發力練習就另當別論,這都說明了用「意」的方法,可以使內臟機能引起變化。這些是符合於智慧的運用、皮層起主導作用、及皮層與內臟相關所說的理論

    1「意」的問題:是氣功者使大腦皮層主動進入內抑制的狀態。

    在上面研究資料中對於「入靜狀態的研究」,已能夠說明「入靜狀態」是一個內抑制過程,這種內抑制的產生與自然睡眠與藥物睡眠不一樣,在自然睡眠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大多數細胞在已經工作的條件下整個皮層轉入抑制狀態;在藥物睡眠的情況下,大腦皮層在藥物的作用下進入抑制狀態;而氣功是利用意念來默念詞、以及用意守丹田法來排除雜念集中思想,通過這樣一些方法而達到「入靜狀態」。

    在這一意義上看來氣功是主要用意及調整呼吸的方法而主動地進入內抑制狀態,氣功乃隨身武器,可以主動產生內抑制。內抑制起著保護性作用,是調節大腦兩半球細胞機能與保護它、使之防止衰竭破壞。按巴甫洛夫學說,抑制是一種生理的防禦,它能促進過程的積極化,及生體與外界環境關係之均衡。

    人們知道,很多慢性病是由於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紊亂所致,造成皮層對內臟機能失調。睡眠療法在內科臨床上的廣泛應用,就是加深抑制的基礎上發揮治療的作用。氣功療法的主動性內抑制過程,無疑地會對很多慢性內科疾病起作用,按照祖國醫學上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恬憺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是古代研究養生之道理論的基本原則,它的意思是說人能經常保持安靜愉快,內在的本能〈真氣〉就有力量可以防止疾病。

    2氣的問題:即是用呼吸的鍛煉達到調節神經、按摩內臟、暢通血液、促進代謝調整呼吸的方法:

    從動物身上已經證實,呼氣是副交感神經興奮狀態趨於增強,而吸氣活動時則交感神經系統興奮狀態趨於增強,氣功方法的現實似乎亦能引起植物神經系統的改變,在連續性長呼氣時有血管擴張血壓下降,似乎是副交感神經興奮佔優勢,而在連續性長吸氣時則血壓上升血管收縮,似乎是交感神經系統興奮佔優勢,如果能夠研究出各種呼吸方法特殊意義,人類似乎可以用調整呼吸的方法來調節植物性神經系統。

    另外由於氣功的呼吸形式,主要是用隔肌活動,腹式呼吸對於內臟是有按摩作用,暢通了血循環,特別在逆呼吸時,吸氣時隔肌向下,腹肌收縮向內收緊,提肌向上抬,這樣腹腔容積小,內臟被擠壓,而在呼氣時隔肌上抬,腹肌放鬆而向外,提肌下降,這時腹腔容積又很大,這樣的一呼一吸,引起腹腔的容積忽大忽小,對腹腔的內臟起到了很好的按摩作用,增進內臟的血液循環暢通,能提高內臟的機能,它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使胃腸機能強健,食慾增加。在逆呼吸時常感到腸蠕動增強,以及排氣等其他內臟機能亦增強。

Copyright c 2003-2020 實用氣功網.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不得轉載